乡村有“礼”好振兴
乡村有“礼”好振兴
乡村有“礼”好振兴
戴家村党支部书记戴朝师(dàicháoshī)在检查文化礼堂中的设备。 本报记者 李延平 摄本报记者 李延平 贾 泓(hóng)
6月20日清晨,当第一缕(dìyīlǚ)阳光洒向(sǎxiàng)大地,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戴家村(jiācūn)依旧沉浸在宁静之中,村民王秀英拿起扫帚和簸箕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“唰,唰,唰……”王秀英与同伴一起忙碌着,三个(sāngè)人挥动扫帚,两个人拣拾垃圾(lājī),经过(jīngguò)三个多小时的辛勤工作,马路焕然一新,准备迎接新的一天。
“我家是低保户,村里为我提供了环卫工作,这边干完(gànwán)活后,我就得赶到隔壁村去拔草,还可以挣(zhēng)一百块钱。”王秀英高兴地说。
“为了人居环境(huánjìng)的改善,我们不仅有专职的环卫岗位,还按照‘就近原则’划分人居环境责任区(zérènqū),片区成员负责本区域内的卫生(wèishēng)保洁工作,片区负责人监督村民进行门前‘三包’管理。眼前(yǎnqián)这样干净整洁的环境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努力。”戴家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张永莲说。
走进戴家村,浓郁的(de)生活气息与蓬勃的发展活力(huólì)扑面而来。平坦宽阔的柏油路直通(zhítōng)家家户户,道路两旁绿树成荫,花园的小路(xiǎolù)干净整洁,沿着小路走进凉亭中,村民围坐在一起谈笑着,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。
谁能想到,曾经的戴家村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、产业发展滞后的小村庄。如今,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(yǐnlǐng)下,戴家村立足(lìzú)自身优势,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(zhī)路,实现华丽转身。
戴家村距离西宁约19公里,毗邻北川工业园区、后子河清真特色餐饮区,交通条件便利。近年来,在长宁镇党委、政府的引导和(hé)支持下,戴家村把党建引领和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统筹起来,整合优势,集中力量,为村庄发展(fāzhǎn)注入(zhùrù)了强大动力。
戴家村不仅有(yǒu)文化广场、卫生室、“老年之家”和“留守(liúshǒu)儿童之家”,还配套建有篮球场、休闲娱乐的水上公园、花园、乒乓球(pīngpāngqiú)场、停车场。
穿过花园,一座(yīzuò)雄伟的建筑映入眼帘(yìngrùyǎnlián)——戴家村文化礼堂。文化礼堂外观设计独特,巧妙融合了(le)现代元素与传统风格,既有村庄的文化底蕴,又散发出新时代的气息。推门走进文化礼堂,宽敞的大厅,偌大的舞台上戴家村党支部书记戴朝师(dàicháoshī)正在检查和整理红色的幕布。
文化礼堂建筑面积2247平方米,共2层,一楼有舞台、接待室、化妆室,二楼是(shì)多媒体影厅、台球室、乒乓球室(pīngpāngqiúshì)、村史展览区等,集文艺汇演、影院、会务服务(fúwù)、特色(tèsè)产品展销等八大功能,项目现在处于招商、洽谈环节。
“我们将以文化礼堂(lǐtáng)为中心,以开发(kāifā)水上公园项目为契机,发掘戴家村(jiācūn)及附近村的传统曲艺演艺队伍文化元素,打造特色文化产品,把演艺、展览、餐饮等(děng)活动融为一体,打造挖掘和开发戴家村独特乡村旅游品牌,探索文化引领乡村旅游产业的新模式、新产品、新业态(yètài)。”戴朝师说。
在戴家村(jiācūn),电影待上映,文艺汇演待举办(jǔbàn),特色产品展销活动待举办……这些即将到来的文化活动,将为戴家村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。
《青海日报》(2025年07月04日 第16版(bǎn):省内要闻)
声明:以上内容除(chú)注明来源稿件外(wài)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